中国潮汐学理论的先驱窦叔蒙

窦叔蒙(生卒年不详),中国唐代潮汐学家,浙东人,为宝应至大历年间(76—779)处士。 窦叔蒙的《海涛志》(或称《海峤志》)约成文于大历年间(766—779),保存在清代俞思谦的《海潮辑说》中。《海涛志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潮汐学专篇,分成因、涛历、涛日时、涛期、朔望体象和春秋仲涛涨解6章。他继承了东汉王充的“涛之起也,随月盛衰”理论,提出“潮汐作涛,必符于月”的原理。利用中国古代天文历算方法进行理论(天文)潮时推算,自广德元年(763)冬至上推太初上元冬至为79 379年、28 992 664日,积涛(潮次数)56 021 944次,得出潮汐周期为12小时25分12秒(强)。并用直角坐标法绘制了涛时推算图,知道当天月相,便可依图查出当日两次的时辰,还可反查。这个潮汐图表比现存欧洲最早的“伦敦桥涨潮时间表”(1213)要早400多年。 窦叔蒙还论述了正规半日潮区潮汐的日、月、年的周期:一日之内有两次(“一晦一明,再潮再汐”),一朔望月内有两次大潮(“一朔一望,载盈载虚”),一年内有两次大潮(“一春一秋,再涨再缩”)。他是中国潮汐学理论的先驱。